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显应寺:湮没在繁华都市的皇家尼庵

2012年09月10日 08: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北京显应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北京的寺院众多,但是在这些寺院中,堪称皇家的尼姑寺院的,只有石景山区西黄村村西的显应寺。在新公布的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显应寺也入选其中。

显应寺所在的西黄村原名黄村,金代之前已形成。西黄村位于石景山区东部,属苹果园街道办事处辖村,村东邻新四平台,南靠京门铁路,西与西井村相望,北邻新杏石口村,田村路从村中经过。从西黄村往西几站地就到了苹果园地铁站,因此这里非常繁华。

寻找显应寺

显应寺没有具体的门牌号,我所拥有的只是这座寺庙的大致地址——石景山区西黄村村西。出发之前在家里,我查找地图,找出了西黄村的大体位置,就上路了。我乘坐公交车,在西黄村小区下车,按照地图上的指示,西黄村就应该在附近了。可是我被眼前的景象搞蒙了,田村路的两侧是一座座新建的住宅小区,连接小区的是一条条街道,俨然一副城市社区的样子,哪里有村庄的影子。找不到西黄村,显应寺自然也无从谈起了。我忙问路边的小贩和过往的路人,可知西黄村在哪里?在路人的指引之下,我穿过田村路北侧的街道,来到一条东西向的小路上。路人说,沿着这条路一直往西就会看到路北有一座正在修建的大庙,那就是显应寺了。

这条小路很长,我感觉走了很久,将要到路的西口时,在路的北侧,蓦然间一座我期待的建筑闯入了眼帘——一座寺院的山门。我问附近村民这座寺院是显应寺吗,村民想了想说:“这是皇姑寺。”听了村民的叙述,我有些疑惑,忙问:“您这里是西黄村?”当我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想难道西黄村有两座寺院?

我走入寺院山门,看到一个宽敞的院落,院落正中是大殿,大殿两侧有侧门,通向二进院。在二进院中有两通石碑,一通为满文,一通为汉文,汉文的碑刻为《显应寺碑记》,记述了康熙年间修葺此寺的情景。从文字中我判断这座寺院就是我要寻找的显应寺,但是为什么村民说它是皇姑寺?我从二进院再往里走,为三进院,院内有高大的二层楼房,我推测这应该是寺院里的藏经阁。从现存寺院的建筑和占地面积可以想见当年显应寺,是多么宏大的一组建筑。我在心里暗自思忖,拥有宏大建筑的寺院,一定也会拥有显赫身世,也许真如村民所说这里还是皇姑寺。带着这个“判断”我回到家中,查找有关显应寺的资料。

吕尼拦马谏明英宗,英宗感念为其敕建寺院

在资料的记述中,显应寺复杂曲折的身世展现我的眼前。显应寺始建于明代,称顺天保明寺或保明寺,清康熙年间毁于大火,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五十八年(1719年)重修完成后,易名为显应寺。

在发现的显应寺历代碑刻中,明嘉靖四年(1525年)《敕赐顺天保明寺碑记》记载,保明寺建于明朝正统年间,“阜成门外香山乡西黄村有寺名曰'顺天保明',盖自正统年间女僧吕氏所创造。”从这则碑记中可知,女僧吕氏是显应寺的“开山鼻祖”,那么这位吕姓尼姑又是何许人也?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找有关北京地方史志的书籍,在孙承泽所著的《天府广记》中,找到这样的记载,“顺天保明寺,天顺中建,俗称皇姑寺。正统八年征也先,陕西吕尼叩马谏而死。及复辟,乃为建寺,肉身尚在寺中。”原来这位吕氏还与明英宗皇帝有过一段故事,而这座寺院也是英宗皇帝为其敕建的。

史书记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领骑兵攻打大同,当时明朝正是宦官王振把持朝政,他游说英宗皇帝御驾亲征。英宗对王振是言听计从,于是昏了头的英宗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传说他们走到居庸关,吕姓尼姑化作疯婆拦驾,劝谏英宗,说出师不利。英宗哪里听得进去,再加上王振在旁边煽风点火,吕尼苦谏无效。英宗北上,连日遭遇暴风雨,再加上王振和英宗这两位军中统帅,没有一个懂得用兵之法,中了瓦剌军的埋伏,在土木堡明军全军覆灭,结果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这场战争史称“土木之变”。在英宗被关押期间,吕尼多次出现,为其送水送饭,英宗悔不该不听吕尼劝诫。英宗被俘后,景帝继位,瓦剌一看英宗已毫无利用价值,就将其放回。景帝八年,英宗趁着景帝病重,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英宗感念吕尼的救命之恩,遂封吕尼为御妹,于天顺初年(1457年),为其建寺,赐额曰“敕赐保明寺”,民间俗称皇姑寺。

明弘治年间保明寺成为皇家香火院

英宗感念吕尼的恩情,因此为其修建的寺院极为宏敞。保明寺坐北朝南,初建有四进院落。第一进院正殿为天王殿,天王殿两厢塑四大天王神像,居中供奉弥勒佛,弥勒佛壁后有双手捧降妖杵韦驮神像。天王殿外,东西有钟楼,钟楼中各有一口铜钟,一为慈寿皇太后命人翻铸的铜钟,另一口铜钟系万历元年(1573年),万历帝之母慈圣皇太后率信徒1700余人捐赠。两口铜钟形制、尺寸大体相同,现存于大钟寺。第二进院正殿为观音殿,硬山正脊,面阔三间。观音殿前竖石碑两通,东配殿中供奉龙王神像,左有电母,右为雷公。西配殿正中供奉土地神,左有青苗神,右为马王神。第三进院正殿为吕祖殿,是显应寺的主殿。吕祖殿硬山正脊,面阔五间,殿内供奉显应寺的开山鼻祖吕尼和寺院的二代祖杨尼、五代祖张尼的塑像,塑像两旁站有金童玉女。吕尼肉胎真身供奉在这里,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肉身早已无存。吕祖殿东配殿供奉碧霞元君。西配殿供奉千手千眼佛。第四进院正殿为药师阁,俗称大佛殿。药师阁两侧有十八罗汉。药师阁西有楼,早年为住持的住所。西配殿供奉关羽神像,东配殿供奉灌口二郎神像。药师阁后为寺内尼姑禅房,共72间,各有名目。明弘治年间保明寺成为皇家香火院,更是宏敞、兴旺。然而,显应寺在历史的变迁中,特别是解放后被用为学校教室、作为民居,因此拆改很多,虽然大体轮廓还在,但是已经面目全非。我去探访时,显应寺正在重修,希望能够重现昔日辉煌。

历史上,显应寺曾经是达官贵人的专属寺院,一般人不得入

我在查阅史料的过程中,见到明人蒋一葵的《长安客话》中,有这样的记载:“自平坡东转,望都城,平沙数十里。中经黄村,有保明寺,是女道尼修道处……凡贵家女缁髡皆居其中,人不易入。”从他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寺院可不一般,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寺院的范畴,它不再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寺院,而是专为达官贵人使用的地方,更像现在的私人会所,要达到一定条件才能成为会员。

保明寺历史上,“毁寺”之声不断,最终得到两宫太后庇护得以保存

到了弘治年间,保明寺的开山鼻祖吕尼已故,第二代住持为吕尼的弟子杨氏,据说杨氏非常善于人际关系,在她主持期间保明寺与朝廷的关系更为密切,成了皇家香火院。明孝宗特为保明寺下了一道敕令,不仅免除了保明寺六顷七十六亩田的粮税,而且规定不许任何人侵占寺院的田土,不许毁坏垣宇,敢有不遵此命者,论之以法。由此可见皇家对保明寺的特殊优待。而到了明世宗时,保明寺与皇家的密切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保明寺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不仅只接待内宫嫔妃宫娥和王公贵族,也接待普通大众了。此时,虽然分别接待,但是还避免不了混杂的场面,这就引来了流言蜚语。其实自嘉靖六年开始,就一直有大臣不断上奏皇帝,要求拆毁保明寺,最终得到了世宗的允许。不过拆寺的消息传到两宫皇太后的耳朵里,太后们当即反对,于是围绕保明寺“保”与“拆”的战争爆发了,最终还是太后一方占了上风,保明寺得以保留,但是建寺之初敕赐的匾额要交回,这就是说否定了保明寺皇家寺院的身份。为了防止毁寺之事再次发生,慈寿皇太后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将天顺六年(1462年)所铸铜钟重新翻铸,作为保明寺的“擎天柱”,从此谁也不敢再次对保明寺说三道四了。此后,保明寺又经历了几次被拆而复建的经历。

明末清初保明寺毁于火灾,康熙年间重修,皇帝赐寺名“显应寺”

清朝康熙年间,保明寺毁于火灾,康熙皇帝在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开始重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正月落成。因“保明”之名,有保前明之嫌,康熙皇帝亲自赐名“显应寺”。此后,显应寺从皇家寺院,逐步演化为民间的游览胜地。

旧时,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显应寺都要举办庙会。四月初一开山门,四月初八是“佛诞日”——佛祖释迦牟尼诞辰,初一至初八,来自京城各处的香客,纷纷到显应寺焚香礼拜,庆祝佛诞。在这期间,显应寺举办的庙会也分外热闹,每天庙会上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初九以后,庙会人流逐渐稀疏,四月十五关山门。解放以后,显应寺的尼姑都还俗了,庙会停办,显应寺也逐渐挪作他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显应寺 皇家尼姑庵 土木之变 明英宗被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