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雷音寺:千年古寺 瀚海深处叩钟声

2012年02月21日 08:3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云心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雷音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我去敦煌,白天朝拜了莫高窟,当晚便宿在了敦煌山庄,一夜梦酣。不知睡了多久,昏昏然,似一阵钟声响起。定神细听,钟声由远而近,浑厚低缓,从古色古香的窗棂间传了进来。

我想起古诗词中晨钟暮鼓的意境,不由得走到窗前了望,窗外夜色未尽,院子里没有人,院墙外是鸣沙山,连绵起伏的沙丘,在月光下荒芜无垠。一丝晨曦微露,山庄汉唐遗风般的拱檐翘顶映在天际。

钟声还在响,听不出来自何方,像来自遥远的大漠深处,千里跋涉,悠远深沉;又似乎回荡在山墙外,近在咫尺,撞人心扉;钟声悠悠没有一点忙乱,甚至丝毫没有破坏清晨的宁静…… 一会儿,钟声不响了,庭院寂静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可那钟声的余音却在我耳边萦绕,挥之不去。

难道这附近有寺庙?不是说“深山藏古寺”吗?大漠孤烟中也会有古寺?这神秘的钟声究竟来自何方?天亮了,我问室友:“你听到钟声了吗?”“没有啊,你做梦了吧?”难道真是梦?

我跑出大门,向路人打听,一位和蔼的老人告诉我:“顺这条路,走十几分钟,有一座庙”。旋即,我寻庙而去。

果然,沿林荫路走了约10分钟,路对面的树后露出一个庙门,匾额上有三个大字:雷音寺,落款赵朴初。我恍然记起《西游记》里唐僧西天取经与大小雷音寺的故事,想必钟声来自这里……

雷音寺不大,完全没有中原皇家庙宇或官庙名刹的巍峨辉煌,是那种很有亲切感的民间寺院。佛堂和僧房有些低矮破旧,但干净有序,松柳苍郁。尽管是早晨,香客已是络绎不绝,莲花香炉里,禅香袅袅。院落三进,细心寻找还可以看到几块咸丰年间的古匾,三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一诚和传印书写的匾额,书法大家启功、沈鹏和刘炳森先生的墨宝,十一世班禅的题词,令人心生敬意,深感这雷音寺的文化底蕴。

雷音寺庙门朝西,寺院东边的僧房,是雷音寺扩建的功德处,堆了些砖瓦,有僧人和居士在劝募功德,我上前与师傅攀谈起来。

雷音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敦煌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也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首要驿站,许多天竺和汉唐的高僧都不畏艰难,往来于敦煌玉门关,将古印度的佛教经典,先带至敦煌,再由敦煌出发,下洛阳、上长安、进西藏,形成了汉传和藏传佛教,最终扎根于中华大地。那时的敦煌,寺院遍布,佛窟辉煌,袈裟飘逸,莫高窟第172窟就存有“西天古雷音”的壁画。随着印度佛教的衰退,沙暴肆虐,战火连年,昔日的佛教胜地,只遗存了悬崖上的佛窟壁画,寺院林立的盛况荡然无存。

佛门精神,衣钵相传。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敦煌学的兴起,一位老僧人,带领一些佛家弟子,肩挑手抬,一砖一瓦地重建了雷音寺。几年前,雷音寺又来了一位新方丈,佛学院毕业的硕士,继续带领众僧,发愿扩建雷音寺,重现172窟古雷音寺的风貌,以普度众生。

法师继续说:“功德不分多少,一片瓦5元,可以在瓦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我连忙认捐了一些,体验了一回真正“添砖加瓦”的境界。

我又问:“这雷音寺是不是《西游记》中的雷音寺?”法师笑道:“雷音寺自隋唐就有,当年玄奘大师西去印度取经,确实在敦煌停留1个月,遍访佛寺,讲经说法,吴承恩的《西游记》出自明朝,也许是以敦煌雷音寺为原形艺术加工的。”

在后院大雄宝殿侧檐下,我终于看到了那口令我神往的大钟。

大铜钟悬挂在还未上漆的木亭里,两米多高,钟口1米多宽,钟身铸有汉、藏、回、蒙等多种文字的经文,钟亭前立着一块《铸造雷音寺万年铜钟碑记》的石碑,行文颇具古风:“雷音寺者,敦煌之名刹也。肇于隋唐,处鸣沙山下,行者每登高望远,沙鸣如雷,故得雷音之名焉,铸造梵钟,冀法音并梵声同宣,钟声共雷音齐鸣……钟声洪厚,余音持久,音域达百余平方公里。”

读毕,我如梦初醒,如此铜钟,在清晨的寺院里,敲响108下,穿越村野大漠,数里之外听到实不为奇。

近闻雷音寺新的大雄宝殿和钟鼓楼已耸立在敦煌大漠,寺院建设日新月异,完工后,玄奘大师像也将供奉于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雷音 古寺 钟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