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诞日!瞻礼佛陀五大圣迹,忆念觉者伟大的一生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佛诞日!瞻礼佛陀五大圣迹,忆念觉者伟大的一生

在二千多年前,摩耶夫人在蓝毗尼无忧树生下一位小太子,他就是伟大的觉者“释迦牟尼佛”。

时值佛诞殊胜之日,让我们瞻礼佛陀五大圣迹,忆念觉者伟大传奇的一生!

佛陀足迹的起点,圣洁的蓝毗尼

时光的车轮缓缓转动,公元7世纪,大唐有一位玄奘法师启程西行,他的内心深处有个渴望,想去看看佛陀的故乡——蓝毗尼。他一路跋山涉水,历经险阻。到达佛陀的故乡时,玄奘看到迦毗罗卫国昔日的王城一片荒芜。蓝毗尼园中有一个水池,池水清澈透亮,池边有一个大石柱,是阿育王为纪念佛陀在此诞生而修建的,它标志着佛陀诞生之处,但当时石柱被雷击破,柱头倒在地下,已经是衰落的情景了。

蓝毗尼园,佛陀诞生的地方

阿育王柱

蓝毗尼在尼泊尔特莱平原上,属恒河平原的一部分,相传古印度拘利国天臂城主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花园。

根据佛传记载,公元前565年(佛陀诞生年代诸说之一),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从迦毗罗卫国王宫出发,回娘家待产。途经蓝毗尼花园时,摩耶夫人下车沐浴。当她上岸后用右手攀住一棵无忧树的树枝略作休息时,悉达多太子降生了。

佛教徒们移栽的无忧树已经在蓝毗尼园长成参天大树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佛陀涅槃200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与其戒师优婆掘多等来蓝毗尼巡拜佛迹,并于公元前245年建石柱纪念。石柱上刻有阿育王的敕文,内容是:“天爱喜见王(即阿育王)于灌顶即位的第20年,亲自来蓝毗尼恭敬礼拜。”证实此处为佛陀诞生之地后,敕令于此雕凿竖立巨大石柱,并用石栏围护。

阿育王柱上有用古印度北部方言普拉克利语刻有的铭文:“天佑慈祥王于登位二十年亲自来此朝拜”因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

高僧玄奘法师在蓝毗尼见过无忧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更重要的是他还见过阿育王石柱以及石柱上所刻文字,只是石柱的顶部断了一部分。《大唐西域记》第六卷记载道:“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清澄皎镜,杂华弥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

佛陀落发处,踏上追求真理的道路

《方广大庄严经》中记载:太子出北门,遇到天人所化的比丘,便下车作礼问出家利益。比丘答言:“我见在家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皆是败坏不安之法,故舍亲族处于空闲,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习无漏圣道,行于正法调伏诸根,起大慈悲能施无畏,心行平等护念众生,不染世间永得解脱,是故名为出家之法。”太子闻后欣喜,赞言:“善哉!天、人之中唯此为上,我当决定修学此道。”

据说这里就是佛当年落发为沙门的地方

佛陀出家前,在宫廷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却发现和宫中完全不同的世间百态。他看到人们因衰老而形容枯槁,步履蹒跚;看到人们因患病而备受折磨,奄奄一息;看到人们因亲人死亡而阴阳两隔,悲痛欲绝。

这一切,让生性仁慈的王子哀痛不已,并深切体会到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幻。

佛陀当年落发处遗址

正当他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时,遇到一位出家沙门。从他的身上,佛陀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所在,看到了息灭痛苦、超越生死的希望所在——那就是修行,就是解脱。

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下,佛陀选择了出家。他放弃了王位,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世人梦寐以求的奢华享受,开始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

在此地出土的石板上还可见佛足的精美雕刻

古老的墙砖见证着佛陀时代的岁月

佛陀悟道处,菩提迦耶的震撼之美

菩提迦耶位于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10公里,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之处,也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菩提迦耶主要圣迹包括菩提树、摩诃菩提佛寺、金刚座等,这些圣迹于1861由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主持挖掘,并于1870年全面修复。

悉达多当时跟随印度的两位著名宗师修习禅定后,又经历了多年苦行,明白那并不能获得彻底觉悟,他来到尼连禅河沐浴,并接受了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体力后来到一棵树下打坐,发愿“如不得证、誓不起身”。

这棵毕钵罗树为他挡雨遮阳,七昼夜后,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时,悉达多终于大彻大悟,彻底止息了所有烦恼,洞悉了生命轮回的真相。

证悟后的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或“佛陀”,佛即是觉悟者的意思,这棵大毕钵罗树,之后就被称为“菩提树”,意为智慧、觉悟,并成为佛教信众心中的圣树。

这棵树是当年释迦牟尼打坐悟道的树

菩提树下著名的“金刚座”

摩诃菩提佛寺主体是一座下方上尖的巨大佛塔,塔高50米,从中部开始,层层上缩,顶部为圆柱状。塔身布满精美的雕塑,远远望去,神圣而庄严,具有无与伦比的震撼之美。

每座佛塔上都雕刻着精致的小佛和图案

摩诃菩提佛寺内供有释迦牟尼金身佛像一座,法相庄严,光彩照人。

佛陀初转法轮之地,具有美丽传说的鹿野苑

鹿野苑乃古印度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在瓦拉纳西城外约10公里处。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当时的婆罗尼斯国都城东北,有婆罗尼河流过。从婆罗尼河向东北走十余里便是鹿野伽蓝。

鹿野苑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佛教的最初僧团也在此成立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法,五位侍者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是为佛教僧宝之始。至此,佛教的佛、法、僧三宝具足了。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就没有捕猎、杀生,是修行者的圣地。而“鹿野苑”这个名字背后,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据《出曜经》记载,无量劫以前,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曾经转生为鹿王,统领五百只鹿。同时提婆达多是另外一个鹿王,也统领五百只鹿。

当时的国王很喜欢打猎,有一天到此狩猎,一千头鹿被困于猎网之中。眼看鹿群将遭灭顶之灾,鹿王安慰众鹿,并与国王商定,每天献给国王一头鹿,以换取鹿群的生存。

这是鹿野苑佛说法台,是鹿野苑中为数不多被铁网保护起来的圣迹

一天,轮到提婆达多鹿群里的一头母鹿要被献出,母鹿求救于提婆达多鹿,说腹中有快降生的鹿仔,希望得以免死,但是遭到了提婆达多鹿的拒绝。母鹿只好转而祈求鹿王,鹿王听后,代替母鹿来到王宫,众鹿因不忍心而随着鹿王一起进宫。

国王问鹿王其中原委,鹿王说:“因为国王同意一天只杀一头鹿,才使群鹿保存下来。今天国王杀母鹿便等于杀母子两头,故愿代替母鹿就死。”这时,国王深深反省自己,因贪图口腹之欲而滥杀无辜,尚不及鹿王通情达理。国王说:“汝是鹿头人,我是人头鹿。”他不仅没有杀死鹿王,反而下令全国官宦黎庶,凡游猎杀鹿者都处以死刑。

他将鹿王及群鹿放回鹿林,此后鹿群安全无忧地生息于鹿林,此处便称为鹿野苑。

佛陀涅槃地,让人思念的拘尸那罗

这是佛陀入灭的地方——拘尸那罗

玄奘大师当年曾经到过拘尸那罗,他见到阿育王建的涅槃塔“虽已倾陷,尚高200余尺。”如今,这座涅槃塔已不复存在,代之以1923年由缅甸佛教徒集资修建的新塔。

1852年,根据玄奘法师的记载,西方学者开始在拘尸那罗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历时了60年。现已发掘出的遗址有卧佛殿、大涅槃塔、安加罗塔和圣者殿等。

阿育王时建立的大涅槃塔遗址

这是佛荼毘塔,佛在拘尸那罗的双树下涅槃后,众比丘将佛恭送至离涅槃地1公里处的拉马巴鲁塜,用三昧真火荼毘了佛陀。

佛荼毘塔高达四十六米,无数佛教徒到此凭吊追忆佛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忆念佛陀,祈愿众生烦恼不现、清凉寂静,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疾疫消弭,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佛涅槃像神情肃穆,表现的是释尊生前盛年时期的模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重影、丹珍旺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