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素食之道:一道素鸡背后,是父亲对女儿的恩德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高僧素食之道:一道素鸡背后,是父亲对女儿的恩德

佛说,父母才是最大的佛。只有好好孝顺善待父母,才能够收获福报。在平常修行时,一切都以孝顺父母为优先,如果没有善待父母,那将会获得恶报。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一道鸿运旺财素鸡的背后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恩德。

南北朝时,国家动荡,老百姓日子艰难。

在南朝梁国的武进地区,有一位农夫的女儿要出嫁了,农夫一面欢喜,一面急得发愁。

“女儿要嫁人了。”

农夫喜的是疼爱的女儿能找到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愁的是宝贝女儿要嫁人了,作为父亲别说一席像样的酒席,就连让女儿吃点好的都难。

农夫心想不管怎样,总不能让女儿太受委屈。

眼看着出嫁的日子就要到了,农夫翻遍了家里,也只找到一点点留作种的豆子。

这可是明年的种子啊。

农夫瘫坐在地上,无奈地叹气。

不过就算磨掉种豆,也无非喝点豆浆,最多能做点豆腐。

要是能有只鸡多好啊,哪怕小点也好啊。

在古代,鸡有鸿运旺财的寓意,所以在重大宴席上,鸡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喜宴,一只象征鸿运旺财的鸡,是父母对子女新生活的祝福。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豆腐又怎么可能变成鸡肉嘛?

农夫一面叹气,一面喃喃自语,突然,他好像得到了一种指引。

豆子,豆腐,鸡肉,鸡汤……

他啪的一声立了起来,我怎么没想到呢?

如果我把豆腐,压干一点,做得很像鸡肉呢?

说着他立马跑到厨房,一头扎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东方渐吐鱼肚白。农夫一头乱发地端着一盘金黄色的食物跑出来,“我做出来了,我做出来了。我把‘鸡’做出来了。”

女儿闻声出来,看着父亲,又看着父亲手中的“鸡”。父女两皆是热泪盈眶。

转眼间。女儿大婚之日。农夫一家喜庆洋洋,笑逐颜开地为到来的客人端出了“鸡肉”。到场的客人皆是一惊,大家都是农户,一年皆不见荤。这一顿怕是会掏空家里呀。农夫忙说,大家尽情吃,这个其实就是豆腐,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原谅。客人们顿时把提着的心放下去,新奇地尝了起来。

“太像了,这味道不比鸡肉差,可称之为‘素鸡’了”。一位客人惊讶地说。

此事很快就传到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耳中。

梁武帝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生活很是节俭。他喜出望外,认为这道“素鸡”很是妙,材料方便便宜,风味独特,也可照此做成鱼形、虾形等其他形状,让普通百姓也可以享用美食。于是,梁武帝颁令,全国各地仿效推广。就这样,素鸡不但在江南官方和民间都流传下来了,而且成为饭桌的一道重要菜肴。

同时,在梁武帝的强力倡导下,汉传佛教僧尼改变了原来食“三净肉”的习惯,戒酒茹素,清净口业,素食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传统。

无独有偶,南朝时的高僧僧佑也曾遇到过同样的困惑。

僧佑的母亲年事已高,牙齿几尽掉落,但是她却十分喜欢吃鸡。尤其是她经常念叨出嫁时吃过的父亲做的鸿运旺财鸡。可能年纪大了总是爱回忆过去,这一道旺财鸡变成了母亲的一道执念。

但是这却难倒了僧佑。旺财鸡是不可做的。但旺财鸡又不可不做。

一天僧佑在斋堂吃斋,突然,斋堂的素菜给了他指引。我可以给母亲做一道“旺财素鸡”呀。想到这里僧佑想放下碗筷立刻跑到了厨房。

厨房的锅里正好还有几块豆腐和一些腐皮,高僧开心地捞了出来。就开始在厨房捣鼓了起来。旺财鸡的味道母亲已在高僧的耳边提过无数次,高僧早已熟烂于心。只是这一次,味道格外清晰。

当高僧端着这一盘菜出现在母亲面前时,老夫人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父亲,穿越时空,向她端来了爱。老夫人当场无声落泪。高僧便知,他做对了。做对了味道,做对了“旺财素鸡”,做对了事。

现代,齐善素食

明朝中后期,福建一带开始流行吃素,并慢慢传到了台湾,逐步以新竹为中心开始传播起来。众多来往两岸的渔民,对素食的庞大需求,造就了泉州与台湾地区素食行业的繁荣。

清末民初祖籍泉州的彭振坤为传承祖业,并顺应新竹素食者的需求,于1902年在新竹开设了一家素食餐馆,取名齐善,专门向斋友供应“齐善素食”。“齐善”,取“众行善,广积德”之意。

1993年,彭振坤第三代传承人余昭德,创办了深圳齐善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专业的现代化素食企业。

“旺财素鸡”跟随着齐善辗转各地,从福建到了台湾,再到深圳,最后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在1993年的民间素食采风活动中,很多高僧再次尝到失传已久的“旺财素鸡”都感慨不已,并为齐善的坚守表达了真挚的谢意。

“旺财素鸡”的美味,一半来自古方传承,一半来自齐善人的坚守。目前,齐善仍保留着素鸡、素鱼、素东坡肉等传统素食的手工制作车间,以保证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鉴古法传承经典味道,像令人惊喜的老朋友,带着流年的芬芳与我们相逢,代代相传。

图/文:齐善素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