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对话张仁良教授:做人,首先要有谦卑之心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宽运法师对话张仁良教授:做人,首先要有谦卑之心

编者按:日前,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主办的名家对话系列活动在观音讲堂举行。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张仁良教授,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曾瀞漪,就“佛教与生命教育”话题展开对话。对话过程中,宽运法师与张仁良教授表示,做人首先要有谦卑之心,对大自然、对宇宙万事万物、对所有人都要谦卑。当你开始尊重别人生命的时候,也会尊重自己的生命。

自动播放

曾瀞漪小姐:以前我们说物以类聚,“物以类聚”这个词是中性的。但现在物以类聚,有时候真的就只是去找那些自己同声同气的,反倒是会造成一种偏听、偏信,法师从这方面来说的话,我们如何看,如何从宗教的角度来看,物以类聚这个事情,打破这种习性,会更加的完善一点。

宽运法师:佛教呢,它就是说,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只有成佛的机会平等。众生分上智下愚,每个人的生命特质不一样。当然刚才说了“性相近,习相远”。教育的目的,也是改变他的习气,让他追求正确的东西,不要追求错误的东西。而且,佛教也说,连儒家也说“有教无类”。

佛教是说“契理契机”,不同的根性,用不同的方法。就像我们以前古代教育说了,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三个地方,“祠堂”,祠堂就是家庭教育。我们重视伦理,重视家庭观念,你做错事了去跪祠堂,但家是给机会的。第二,我们叫“孔庙”,这是“圣贤教育”。你自己到那去以后,学校也是给机会的。另外就是“因果教育”。像城隍庙,你做错事的时候,铡刀会铡你,小鬼会抓你。这三个地方,就是我们治理整个的社会,不单是靠巡捕、靠警察,或者我们靠法律,就是靠这三方面。

你看家庭教育好了,圣贤教育好,再到因果教育好,那这个人本来做了一个善男子、善女人了,那他在社会上这些问题相对就少。但现在,很多到了“社会教育”了,社会不是黑就是白,它没有灰色地带的。而且现代人呢,我们受西方的影响,重视个体,因为我们是儒家思想,靠的是大乘佛教,这都是尊重别人。你看我们中国人请客,和西方人请客不一样,西方人是以我为中心的,我们是以客人为中心。

所以说,这个尊重很重要,佛教说“内心谦下,外行于礼”,首先要有谦卑之心。这人现在就是谦卑少了。一切从谦卑开始,谦卑我们就虚心了。我们对大自然要谦卑,我们对宇宙万事万物都要谦卑,我们对所有的人都要谦卑。我们今天对校长要谦卑,“三人行必有我师”嘛!所以说,人谦卑了就好,“谦卑贵人多,疏爽朋友多”。谦卑很重要,疏爽也重要。你看看《吕氏春秋》,这个吕不韦,不是他写的,是他的门客写的《吕氏春秋》,他是疏爽。

佛教不是疏爽了,那是布施。谦卑的时候,我们不单说要布施财物,我认为一个好的眼神,也是尊重、也是布施,一个好的面容也是布施。其实拿出一个耳朵来聆听,还是布施。我们赞叹的语言,也是布施。你有了布施的心,也可以出点力也可以啊!只要你肯布施了,其实我一直强调你帮人家就是帮自己,你帮到人家,你就帮到了自己。我们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帮人家为中心。我们帮到这个社会,社会自然就对你有回报。

假如说今天我们校长,做教育大学的校长,他帮到了这么多的教授、老师,也就是他的学生,你看大家尊他为校长,对他非常尊重,这才叫真正的“先生”,我们说“尊重先生”,以前叫“夫子”。所以,我觉得来自于我们的谦卑,只要大家都谦卑了,我们都克己了。我们佛教说布施,它说你“三轮体空”的布施。因为我们就是有所执着,他说没有布施的自己,也没有布施的中间物,也没有布施的对象。如果你没有了的时候,你就不执着了,你就没有要求回报的心理。只是我们现在太功利了,功利了,都是从功利上、技能上去学,我觉得社会上,不论从幼儿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就晚了。

以前不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诚心、敬意”开始,从谁做起呢?从我做起,我从哪儿呢?从幼儿园做起,幼儿园这是“启蒙教育”。幼儿园打好基础了,你看以前都有“孟母三迁”,她开始在一个殡仪的地方,她天天想的是生死问题、殡仪的问题,后来移民到了一个做生意的地方。那生意天天讲赚钱,她觉得这个也不可以。当然商业社会是讲赚钱,但是赚钱它不是我们生活的唯一目的,后来迁到读圣贤书的地方。这个环境,读圣贤书才能塑造今天的孟子,成为一个大儒。我们说大的圣贤,环境很重要。所以今天我们也不要怪罪学生做得好不好,我们看很多家长做得好不好。我们的社会给这些学生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环境,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希望我们人类通过社会事件,我们反省。我们通过新冠肺炎,我们反省。我们反省了,将来的路才会走得越来越好。教育也是如此,因为所有哪里先行呢?教育先行,教育是根本。

曾瀞漪小姐:谢谢法师。法师说的,如果懂得了谦卑,那么就能够广结善缘,如果广结善缘,我认为它就能够打破我们对于人、事、物的偏执。那么这个事情,就会既能够保护自己,也能够帮助别人。所以最后,我要再请问张校长,从生命教育的本质围绕着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方面,您对这三个领域有些什么样的期待?请最后帮我们做结语。

张仁良教授:刚刚法师提到了“谦卑”,我同意是很重要。不过再看现在我们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小孩越来越少,一个到两个。以前小孩子多的时候,小孩子互动的话,你会学到谦卑,兄弟姐妹。现在只有一个到两个,父母对你们的宠爱,反面就是宠坏。宠坏的结果就是每个小孩都以我自己为中心,我要什么现在就有。谦卑是越来越难从家庭教育里面提炼出来的谦卑,那只有到学校里面去学谦卑。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刚刚提到了,从生命教育有几个阶段的,认识、欣赏、尊重。当你开始尊重别人的生命的时候,也会尊重自己的生命。这个很重要,怎么去尊重整个环境,周围的环境,所有的事物,包括动物跟植物,那你就会觉得,知识就是大学一部分的话,谦卑的感觉就会来了,最后的探索。所以我感觉过程就是跟佛教,刚跟大师谈的都是一样的目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不过我们从教育方面,希望可以从小做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就把做人的道理,去跟小孩子去说明白,希望他们有一个悟觉,这个悟觉是很重要。

曾瀞漪小姐:认识、欣赏、尊重、探索生命教育的本质,以及核心之所在,谢谢校长今天的对谈,谢谢宽运法师!谢谢,也谢谢观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