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

编者按: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9日,由香港孔教学院、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道教联合会支持,香港宝莲禅寺、香港西方寺、香港菩提学会、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香港观音讲堂协办,凤凰网佛教、凤凰网国学媒体协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支持的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在香港葵涌观音堂举行。佛教文化讲座的主题为“慈悲的力量,‘疫’境当自强”。11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客座教授骆慧瑛博士登坛开讲,这是香港第六届观音文化节系列讲座佛教文化讲座的第四场演讲。骆慧瑛博士演讲的主题为《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

自动播放

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

(为方便网友阅读查找,凤凰网编辑根据演讲内容添加了引导小标题)

主持人曾瀞漪(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主持人曾瀞漪(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主持人曾瀞漪: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讲座第四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慈悲的力量,“疫”境当自强》中的《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

今天谈到主题的时候我特别想到,最近在分裂的世界当中,大家最大的共识是跟环保、是跟气候变化有关的,所以今天我们的演讲,就让我想到这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的环境现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但是在2020年疫情之下,全世界有个最大的共识,那就是要应对气候的变化。大家都知道,美国候任总统拜登上台之后马上任命了他的气候大使克里。其实在拜登任命克里作为气候大使之前,中国在今年9月份已经承诺,会在206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10月份的时候,日本说他们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想想看,全世界第一、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现在有一个非常难得的共识,那就是要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处理,是因为像我们人类这样的众生在地球上的生存应该可持续,应该有更好的环境,但是如何落实行动,就要从个人开始做起。个人如何做到身心健康,推动我们地球的健康,而身心健康最重要就是心灵的健康。

所以今天在我们的主题当中,身心灵意识的增强,就是对于落实地球健康最重要的一个力量。今天我们特别请来的是中文大学的骆慧瑛博士,她是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客座教授,她的很多研究文章还有演讲都是想传达出:希望透过如月的善意、净妙如莲花的智慧与温柔拥抱;与宁静的凝望;与大众一起提升心灵质素,迈向轻安自在、清晰纯净的境界。有请骆慧瑛博士,请上台,谢谢!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客座教授骆慧瑛博士登坛开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客座教授骆慧瑛博士登坛开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遇到不幸的事情如何应对?关键在于“转化”二字

骆慧瑛博士:感谢我们的金牌主持人曾小姐,口才非常好,声音很好听,让我们听下来都很安心,今天人很多,很意外,因为最近几天的疫情又紧张了,我想应该是只有看着镜头来做演讲,没想到那么多人来,感谢你们。我想大家都很有学习的精神,学习不是为了听某一个讲者,而是为了学习观世音菩萨,他有慈悲、有智慧。我接下来可能就用广东话比较好,我的广东话比普通话好,大家今天来,相信都是为了学习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尤其是在疫情之中,今年尤其紧张,我们全球都会面对同一个大难题,就是疫境,疫情或者疫症。

我们知道的新冠肺炎或者是新冠病毒,这是我们全球现在都要面对的,观音讲堂为了这个主题而设立了一系列的讲座,尤其是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法师,他邀请很多位嘉宾。今日我们的讲座是《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所以从题目我们看到,怎样为之身心灵?如何分开身体、心灵、意识和环保?这些跟我们如何去抗疫有何关系呢?

当然,在坊间因为有不同的宗教,都会在网上做很多希望可以帮助人的讲座或者提醒,有医生会叫你记得勤洗手、记得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这些我们今年已经听得太多,耳熟能详。我们都会做到身体方面的防疫,但是心灵方面又如何呢?在佛教的角度有何看法?学术的角度有何看法?引经据典的有哪些?在精神上如何处理?实际上如何处理?我们都可以从有些提示中知道,实际自己能做到多少,就因应个人能力,你们大家能听到多少,再转告给朋友,去利益家人。

我今日好荣幸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去启发、去互勉、去共勉。其实疫情可以是我们的逆增上缘,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幸事情,很容易会起一个心:喜欢、不喜欢、好、不好。大家都会觉得疫情当然是不好,这个是否我们唯一的反应。

我们是否只有这个态度呢?我身边的朋友有两极,有些惊恐到今年都没有外出,就留在家里,不自觉地减少跟人接触、少互动、少运动,开始慢慢不知不觉中有些抑郁。我们可以如何去抗疫,怎样做呢?有些人是另一极端,很松散、很懒散,觉得其实夸张了,是传媒渲染,是普通流感,又继续跳舞,风流快活。这两极的做法是除了本身,自己会受到风险,也都会带给其他人风险,这个不是自身的问题,所以,其实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身体跟环境完全是互动的作用。

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怎样去应对呢?所以如果我们遇上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疫”境当中,都可以是一个逆增上缘,如果我们懂得转化,关键字就在于“转化”这二字。环境都是一样,全世界到处有疫情,都是来势汹汹,我们如何转化呢?我们掌握的能力,我们手上的力量有多少呢?这个是接下来,今日要探讨的几方面问题。

《礼记》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了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社会繁荣和世界和平的层次递升是一个方法,一个策略。我们中国人很有智慧,远古智者已经告诉我们了。但是可能我们平日太多资讯,已经盖过了。

我们可能喜欢听花边新闻,无谓的资讯很多,这些很精要的智慧,可能不记得或者没想到。现在于疫情的时候就会发觉,修身由自己开始做起,我们是否只是修身,只是身体?另外就是星云大师提倡的“五和”,自心和悦、家庭和顺、人我和敬、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好多年之后,当代的一位佛教高僧他也提出近似的说法“都是由个人开始做起”。所以这个智慧,由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直到现代二十一世纪,其实是有共通的价值。只是我们在众多的资讯里面,有没有一些好的资讯被埋没了呢?好像我们在家里,有时候你找不到一件衣服,因为被其他对象遮盖住了;一本好书或者很重要的一张相或者其他不重要的对象遗失了,在这时候我们要拿出来,要拿出我们的兵器。我们的兵器是什么?我们的兵器是智慧,所以我们看到的共通点就是刚才两个经典句:由自己做起的同时还要修心。

观音文化节已经是第六届,我每年都很幸运有机会参与,其实一直都是讲这个主题,但是今年特别契合当前环境,因为今年特别需要。你什么时候会觉得饭特别好吃呢?那是肚子饿的时候。因为妈妈每餐都煮得好吃,如果吃饱了,就不会觉得味道好,但是肚饿的时候,就会觉得好吃。同样地,有疫症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加多的慈悲,更加多的智慧,就会更加觉得我们要勤奋地修行,因为修行不是一时三刻就能达成,是要长期累积的,不是突然间的,当然也视乎个人根器。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别把观音菩萨当作“临急抱佛脚”的对象,要向他学习

在佛陀年代,有些人听一句立刻成为阿罗汉,这故然很好,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凡夫,不是生于佛在世的时候。我们要更加努力,去多听、多修行、多练习。梦参老和尚说经典是什么呢?经典是菜单,看菜单是不会饱的,看过菜单之后要怎样?要去煮,而且不是煮一次就成功,我的厨艺一般,不是煮一次就成功,要不断去练习,煮成功后,还要进食,要消化,所以我们要预留多一点时间,不要临急抱佛脚。广东话形容得很贴切,不要事到临头才仓皇补救。

所以我们今日所听到的或者根本一直都知道的,我们再回去反思,然后再去练习才会有果。这个果是一个正果?还是一个依然被外部环境牵动、依然是有情绪、有焦虑的果?或是我们回去之后才醒觉。

我知道在座很多位都是资深的佛教徒或法师,大家都清楚知道如何去增长知识,我们要转识成智,我们要把这些意识转化成智慧,成为你习以为常的行为。当你遇到困难,遇到负面情绪要吵架的时候,就在那零点零一三秒,以玄奘法师的一刹那,零点零一三秒的时候,你有没有转过来(转识成智)呢;有没有冷静自己的情绪;有没有把骂人的话将要说出口的时候,有没有止住,这个除了IQ 还有EQ,所以这些训练,都是我们要知道的。

观音文化节在第一讲的时候,宽运大和尚提到缘起,许晓晖女士(香港民政事务局前副局长)当年很慈悲,观音菩萨是我们(儒释道)三教共通的,为什么不用来做传播、做教育?所以六年以来,越来越多人知道这个节日,三教共同支持与主办,大家提倡的价值观是什么呢?今年弘扬平等、清静、和谐、仁爱、知止、喜悦,这些不是偶然发生的,是精心设计之后三教都认同的,或者用一些不同的字眼,说同一样事情,今天的内容都会跟这些价值观有关,去演绎。

我们今日讲的是身心互动,每个人不同,佛说一切法,佛说很多不同的法,为了不同的众生需要,如果没有需要,那么就不需要讲很多法,所以你要知道自己的根基。好像服中药的时候,都要知道自己的状况。如果你见到这些数字会惊恐,会更加焦虑,你就不要看,好像看恐怖片。原来我怕恐怖片,你就应该转台,摇控器在自己手上,这个说明控制力在自己手里的意思,但是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还一直追看,令自己越发恐惧,这样身心的互动和环境的互动,你要知道去停止 去知止,去保持清净。

《法句经》里讲“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好的坏的都是如影随形,因为这是因果的效应,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有很多人不在现场,可能镜头前面也有一些属于“拜拜”型的。我什么都不懂,这些佛教事情,对我来说道理太深奥,查经典又不理解古文,我不知道,只是求菩萨保佑,这是一个快捷方法,好像止咳,先吃点喉糖。尤其是观音菩萨,对娑婆世界的众生很慈悲、很相应、很有缘,他为了照顾我们还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众生,他还是要倒驾慈航,他已经得道成佛,他为何千处祈求千处应?是否这样就可以?这是短线投资,不是长远的。

长远要学他。如果你的师父很有功力,你当然要学他的招数,不是只懂得有事就找师父出马。你会学他,他有大慈大悲,宽运法师之前讲过,什么是小爱、什么是慈悲、什么是大爱,所以今天不再重复,这是很高远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学一点,学习百分之十,都已经足够我们这一生受用。所以这是一个学习的态度,你不要把观音菩萨当作“临急抱佛脚”的一个对象,不要有问题就去求他,我们要当他是一个老师,他能做到,他是一个模范,我们都要学他。

经典里面说,如果因果成正比,因果我们都知道是成正比,信佛也好,不信也好,信观音也好,或者只是求拜拜,只是求保佑都好,因果的观念,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尤其现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昌明。我们如果要有好因好果,就要顺境,我们就要从因地开始做起,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是愚痴的,烦恼比较多。我们是其中一部分看到“果”出现,有疫情了才知道要勤洗手、要戴口罩、要小心保持距离,但是没有被感染的时候会继续跳舞,会是这样的。要到染病到死亡边缘才反醒自己,早知应该如何去做。我们应该学习佛菩萨,他们是早知,因为他知道因果,我们在因地就开始做。不要在“果”的时候才开始做。所以《法句经》里说“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我们如果要身心环保意识要加强,要加强我们的免疫力。

刚才讲了这么多,我们知道在哪里做功课,因地,在心,所谓的“心”,是我们的心态,这个才是我们转化,天堂在哪里?地狱在哪里?在一念之间。你认为这个世界美与不美,这个道场庄严与不庄严,这个是主观,我们如何观察,客观的是什么?例如这张枱,这是木头,已油上颜色,用各种材料堆砌,客观是无感觉,全部都是因缘和合,所以“心”是主导,“心”是最重要的。所以“八正道”里,我们会以什么为首,正知、正见、正思惟,接下来就会有正的行为。

如果我们的心态不是正的,我们是否有正的行为。如果我们没有受教育,没有到好的学校,知道坐要坐直,我们是否坐直,不会的。我们的心,我们的思维好重要,所以我们要抗疫,要身体好,我们应从心开始。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最主要是要照顾好自己的心

自己训练自己的意识,我们接收外界的资讯,但没有人二十四小时监管你,你小时候,父母帮你监管。长大后自己负责,自己监管自己,老师不会监管你,朋友不会监管你,同修不会监管你,可能你太太检查你很严格,这个是你的事情,可能她特别关心你。

但其实哪一个人对哪一个人负责最多,自己对自己负责,你要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为何我遇上这件事,塞车立刻按喇叭,因为我有情绪,因为车走得慢,是不是因为车走得慢呢?前面最差劲的就是他了,不懂驾驶。是不是真的这样,还是我们可以用反观的方法,观照自己的心,为什么我焦急;为什么我焦虑;为什么我起瞋心,反观自己,不要错的永远都在别人。吃菜噎着了,怪菜做得差,是否这样呢,不是的,其实要内观,观照我们自己,学佛就是要观照自己,我们为什么会起这个心,因为我赶时间;因为我要去的约会很重要;因为这个朋友我约了他很久,对我来说很重要,你慢慢拆解当中的因缘,知道自己的情绪从哪里来。没关系,你的车走得慢,前面真是有红灯嘛,你不能够去转灯号,虽然说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是我们心理的状况,不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依然一样,有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月圆月缺,全部都是这样运作,你喜欢不喜欢,都是这样运作。

心态你可以改变,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我们去改变自己的心态,照顾好自己的心,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全部听完后要记住,我回去就知道,下次塞车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烦恼。因为八正道里面正知、正见、正思惟,才会有正的行为。我们才不会按喇叭;我们才不会加大油门撞向前面;我们才不会吵架,甚至乎有更加大的灾害发生,都是这样来,从一念而来,这些要长期训练,这不是说我们突然间知道,明天就可以脱胎换骨,因为我们有习气,有很多历生历世的坏习惯带着自己走。

我不是说改革,这是一个宁静的革命,这个是自己自身的改革,不是很容易的。所以为什么要修行,佛经说的三大阿僧祇劫,其实我们可以自己加速快点,自己时时刻刻去检讨、去改良。因为这个讲座很有意义,我上网做研究,发现原来很多宗教,都会教人如何去减压,有些心理学家、学者说勤洗手之外、还可以去爬山,爬山之后,什么都可以放下。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深浅不同,去照顾不同人的需要,有些人可能需要的多一点,不只是爬爬山、看看风景,这个只是暂时放下。

我可能要多知道一点,我可能需要资粮,知性一些的,我想知道佛经如何引用,我知道之后,我明白了,我会做得好一点,因为我需要理解,学佛和不学佛有什么分别,学佛的人要自己花点功夫,要自己修行,不是拜拜就算了。

学佛要悟,要自己明白了解,否则,相反地就会变成迷信,迷信是你不理解,只是照样做作用不大,可能只是一个短暂效果。如果你明白了,你内化了,你的力就会强一些,出来的力就会更强,这是一个长线的投资。

菩萨很好,你拜他,他保佑你,但这个只是短暂的,我们永远都不会有菩萨的功力,但是如果我们当他是老师,我们长线发展,他是六度波罗蜜,是六度四摄,去到十地,接下来倒驾慈航,我们要不要倒驾慈航,就视乎各位的发心了。

但最基本的,可以提升自己的功力,我们不只帮自己,起码不发脾气,帮自己处理情绪,甚至去帮别人,我们帮邻居,帮朋友家人,好像观音菩萨一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认识的、没有关系的,你帮他,他不会和你说声多谢,但是你真的利益了他,这个心态就是观音菩萨。

他是我们的学习对象,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们需要的,不单止是一般心理学家说的爬山深呼吸就能解决,我们起码知道苦集灭道。佛陀说的第一个法,我们知道苦如何形成,我们去拆解,我们去解决,去面对,先去处理,再放下,我们不是科学家,又不懂研发疫苗,我们最基本的自保方法、自救方法是保持正念。如何保持?我听得明白,我听到了,但怎么做呢?是否听完就明白,就能做到呢?并不是,这是一个功课的题目。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净化环保由自己做起,由行为做起

保持正念如何做到?假设我是一支小蜡烛,我们在一个开放环境,我们不是在室内的情况,要点着它,我们如何做呢?外边有风,佛教说八风,横吹直吹,称、讥、毁、誉等等的八风,我们如何做到呢?因为我们现在说的是比较抽象的事物,一些心灵上的事件,所以我们要用比喻,要用有形,要用一些有形的,大家能看到的,明白的事物去比喻,你保护着蜡烛,不要吹熄,等于我们的生命,我们怎样做?我们需要什么?是屏风,我需要挡住风,我们如何挡住风?用正念去挡住,我们如何有正念?我们是否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正念?日间可以,晚上睡觉潜意识出来。原来修行都一般,都很好了,至少平时也没有出口伤人,没有做一些行为伤害别人。我们是靠什么?靠禅定的功夫,靠这个定力,这个禅的功夫,不是很容易做,但是很关键。

我们知道菩萨修行的方法六度四摄,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禅定与其他五种波罗蜜是互通的,这个大家也有认识的,所以你知道这个的重要性。“戒”大家不要听到便害怕,不准做这样,不准做那样,那么你要屏风吗?你想你的蜡烛被吹熄吗?如果不想的话,你便要做。戒很重要,禅定很重要,是什么?是止恶、防非是很重要的。止什么?止我们的贪瞋痴,我们或多或少也有,无论修行多好也有,因为在娑婆世界,除非你是乘愿再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平时做到百分之二十,还是剩下百分之二十要做呢?是要做的,有多少呢?

我们不要常常说别人贪瞋痴,大家都有贪瞋痴,或多或少都有,别人的不要理会,同枱吃饭,各自修行。我们自己从C做到B,从B做到A,从A做到A+,怎样都可以更上一层楼的,我们就落实在生活上,观察自己有没有一些习气需要改正,这个其实与《大学》里面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学》里面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还是香港大学的校训。

下面这句可能较少人认识,但很适我们用: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了之后才会有静虑,静虑之后才能得、才有智慧。与佛教说的戒定慧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止,可能我们儒家其实不需要特别接触,因为我们生在中国领土上,香港中西文化发展比较平衡,基本上基因已经有了。因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都会知道,但我们知道得不够深入,我们不知道与我们的宗教,与我们的信仰、生活的价值观、与我们的实践有什么紧密的关系,现在我们便知道了。知道了之后很有用,因为明白了,你便已经改造自己,你的心态便已经设置成这样,原来很重要的。

我们要知止,我们要戒定慧,我们对一些不认识的东西,会生起“无明”,无明的恐惧,无明的各样情绪,所以我们要如实去观照,正如刚才提到《大学》提到的,我们会定、慧、静滤、安乐、知足,这些也是“果”。如果我们要有这样的“果”,我们要调这个心,先从这个心开始调整,所以你看看,戒、定是何等重要呢?这个戒、修禅定、修持是何等重要呢?

不是说我今年三十岁,以往那二十九岁都没有修行过,我今日开始坐足十年,达摩祖师也只是坐九年,我坐足十年,是否这样呢?大家都要生活,实际些,我们多花些时间。衍空法师常说“一分钱一分货”,我们多些去禅修,重这个质地,重这个品质,我们禅修专注,或者是我根本负担不起,我做这份工还要加班,还要做兼职,现在一份工不够维持一个家庭,那怎样办呢?其实行住坐卧都是修行,例如吃饭,听起来好像很简单,那么是否人人也修行?“才有梅花便不同”,是否有禅心呢?是否吃饭的时候真的吃饭?还是吃饭的时候想东想西?看电视又看手机,又要听音乐?

其实行住坐卧也可以修禅、修定,大家在座的是否真的正在听,纯粹地听讲座呢?还是在想今晚吃什么?约哪些朋友吃饭呢?因为大家也是人类,大家也是凡夫,或多或少也会知道,我有一次访问宽运大和尚,他很慈悲,你怎样知道观音菩萨灵验啊?小烦小恼就是灵验了,开始净化,开始清净。比昨天的自己好,希望比明天的自己差,那已经很好的了。

《维摩经》里面说“心净则国土净”,所以很清晰,出发点在心念,在心态开始,所以环保从哪里做起?环保是从自己做起。就如工厂般,设施是最好的5G,最新的技术,生产的产品是最快最好的。我们的心其实就是这样,如果我们的心不好,设施就不好,生产出来又怎样啊?如污染大地,然后又制造很多社会问题,价格高效果又不好。其实这是一体两面,是视乎我们自己,视乎怎样去主导,如果我们知道因果,知道善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便可以去做,所以净化环保是由自己做起,由行为做起,之前先由心做起,然后演变的就是世界。听起来好像抽象,以前是,今年不是,因为今年是感觉到全球的一体化,你有病毒,我也有病毒。

对于这个病毒,我们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效果就不同,大家都是很平等的,都要面对生老病死,怎样去做呢?这个病毒不是杀人的,病的个案很多,其实是是恐惧。观音菩萨很慈悲,他会聆听那恐惧,他会听到我们的恐惧,他除了安我们的心“你不用怕,我在这里”,就像一个妈妈那样,我一定会照顾你,疼爱你。他还会做给我们看,他是有智慧的,这些智慧就是刚才我所说的。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现场观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现场观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平常心,大家会写会背会讲但未必会做

工厂要开源节流,这些不是在经济上,实际上也是。我们的心里,自己自身,贪瞋痴可以少些,我们本来是什么?人是什么?

太虚大师说“人成即佛成”,人是未成的佛(未来佛),佛是已觉悟的众生。即是说我们有些资源是未发掘的,那么便去发掘,我们这些发掘,就是透过刚才所说的坐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启发般若智慧,这个就是我们启发的方法。

我们想不想聪明些,有智慧些?想不想解决问题,想不想安乐?想不想甚至乎快乐、喜悦、清安呢?那么我们便去做这些。所以说到环保,保护地球,我们就是从心做起。当然在这么危乱,这么困扰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有些什么方法呢?这视乎个人的根器,如果大家来到一个这么庄严的道场,我们来到时,除了看到有多么庄严、多大、多美丽之外,我们看到菩萨像的时候会想起什么?想起他的教导,他的教导有几种方法,比较简单的可能是持名念佛,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最简单,这个法门出自哪里?《妙法莲华经》里的《观世菩萨普门品》,无论有什么事,你念便行,是否这样简单?是否念便行?经中说的一句是什么?

大家又做早晚课,又自己修持,一心称名,“一心”,我们要懂得看关键字。这个“一心”,要有禅定的功夫,如果“花心”称名便不行,“十心”称名亦不行了,要一心,要很专注,才会有力度,所以说来说去是什么?你以为称名就是从口中说便可?其实我们也要修禅定的功夫,也是要戒定慧。所以其实也是回到原本这个位,只是方法不同。我真的很忙,真的没有办法,不懂得背诵整部经,记性又不好,最基本,一心称名,观音菩萨这么好,广设方便。我们只要肯做便行,所以“持名”是一个方法。

另外就是持咒,大家或会觉得大悲咒这么好听,我反过来也会背,这样很好,否则像我这些根器一般的,觉得大悲咒太长了,又是梵文,不理解,我又不懂得梵文,消化不了记不住,那么我可以念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咩吽”,很好听,很简单,如果连这样也不想唱诵,觉得自己五音不全,那可以播放出来听,手机很容易播放,很好听,有很多个版本:观音讲堂、西方寺、佛光山、法鼓山,甚至乎有些是现代曲版本的,找一个与你自己契合的、相应的、喜欢的,你一直听,从耳根入。

《楞严经》里说“耳根圆通”,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我们可能没到这么高的境界,因为我们不是菩萨,不是六根互通互用,就像我们小时候,九年免费教育,什么最好啊?“听”,因为我们六根之中耳根最利,听完再讲出来,一边听一边唱,这就是一个净化的过程,我自己的方法,就是这个最简单,人立刻会很 平静。

当然一个方法是不够,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很多不同的营养,我们要知道事情本身是怎样能帮我平静了,然后我又知道真相是这样。看到红灯,不要冲,不要生气,察觉自己又有情绪了,提醒自己快点调整自己的心,这个力从哪里来呢?就是禅定的力。你可能不打坐,可能吃饭也不是专心吃,那么至少平日做功课,持咒、持名或者读诵。读诵是会让大家明白经文的内容,甚至再深入些,多到观音讲堂听讲座,每个星期六都有请嘉宾来讲解,去理解清楚,因为我们不是研究古文的人,沟通方面不是很容易明白,可能我们要去听别人的解释,听了才会知道消化。

《心经》大家都会背诵,会解释吗?知道该怎么做吗?这个才是重要的啊,这与观音菩萨有关系的,是另一个教导,是另一方面的。观音法门有好几个,他讲的是“空性”,我们是否真的明白“缘起性空”呢?如果是,我们就不会有痛苦;如果是,我们知道病毒与所有东西一样,都是暂时的,一定有终结的一日,因为没有什么是永远的。那么我们便不会这么焦虑,不会紧张,只是如实观照,做好自己,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便不会有各种自己幻想出来的、焦虑的情绪,坐着都会颤抖,也不外出,好像不用吃饭像练仙一样,这样是无补于事的。所以在各方面也可帮我们“远离颠倒梦想”。

《心经》里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我们明白这句的意思,做得到,那便已经很足够“度一切苦厄”,解决所有问题与痛苦。要怎去做?“照见五蕴皆空”,当然这是十地菩萨才会做到的事,我们最低限度都要做少许,做不到九成也做一成,在生活上可以做到少许,我们已经不受外界的干扰,知道外面可能正在打仗,外面可能有病毒,我们无法控制,这些都是众缘和合。缘是怎样啊?缘散就会灭,我们不参与一分子,至少我们保障自己,不要因为外界,而让心受到干扰,那么我们可以怎样?保持一个平常的心。

平常心,学佛久了,听得多了会写、会背、会讲,但未必会做,因为不是很容易。看到乐的不会贪,你很美丽,不会多看两眼;看到好吃的,多吃两件,都不会,也控制得到;看到苦的,外边有病毒,能够不起焦虑,就真的做得到平常心。就像弘一法师说的一碟菜,白粥加咸菜咸的,又很咸淡的又很淡。弘一法师说,咸有咸味,淡有淡味,人生亦是。人生很公平,娑婆世界,有苦有乐,有不苦不乐,有又苦又乐,我们都尝过了这些味道,我们的反应是怎样?有些不喜欢,有些就特别喜欢,我们不像弘一法师能保持这样的平常心,现在是有苦,苦一会儿,我们不生起情绪、不要焦虑、不要骂人、不要歧视病人,如果不幸自己病了,也不想被人歧视,是一样的。

所以说这个平等、平常的心,不是很容易做到,至少我们知道,我们不在这个状态的时候要去提醒自己,提醒自己内置有个系统,有抗疫的能力,抗这个“无常”的能力,我们知道了之后,便要训练自己的思想、意识,(观照自己)原来我生起了分别心,为什么我会这样对他?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分别心?当然我们是人类,是正常的,但当察觉生起了分别心,我们要快点回过头来,要保持正念,就是这样的意思。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增强身心灵环保意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保持正念,从自己做起从念头做起

以前我在佛学院学习,学长们常说“保持正念”,我不太明白这意思,现在明白了。原来我们的思想,不是恒常处于一个最好的状态,当不是的时候,便要提醒自己,只有你二十四小时与自己相处,你不提醒自己哪个提醒?你身边的人也不一定常常有正念,所以你要自己提醒自己,我们做得好一些,若我们有能力的话,还要提醒身边的人,提醒更多的人。所以这个很重要的是什么呢?

佛陀在《阿含经》内提到的两支箭:第一支: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这一支箭,一出世便已中了。第二支箭是我们怎样看这件事,这支箭从哪里射来?有什么毒?从什么角度射来的?佛陀说,你来不及了(先赶快治理伤口)。我们不讲第一因,你不好让自己伤上加伤,我们要解决问题,不是再加上那些情绪,所以身心的环保,环境是这样,是大家因缘和合的,因缘散灭便会散的了。

第二支箭就是我们怎样看,我们知道有情绪的话,就是中了第二支箭,那么便不要中,不要让自己中,(当察觉)我有生起情绪,快些去制止。这是佛陀告诉我们的,由凡夫至得道的,都会有这些看法。喜欢吃的,便会多吃两件,我们会有贪;遇到好的、喜欢的、便会贪;遇到不好的,不喜欢的,便生烦恼,又生起情绪,甚至乎骂人、打人这些都是落入了两个极端(如喜欢、不喜欢)。都是没有保持平常心,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的话,就不会落入这两个极端,就会知道我们身心的互动,与我们的行为,身、口、意,其实是“意”先启动,然后我们嘴巴讲的,行为做的,都会受到牵连,这个是互动的,我们不可能与圣者相比,圣者已经没有贪瞋痴,但是我们最低限度,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检查一下,喜欢的不要贪,不喜欢的不要生起厌恶的心。

咸有咸味,淡有淡味,一切都坦然地面对,比较平常心,若不幸自己感染了,有时候病苦,生老病死是辛苦的,每个人都要经历,没有人不会生病的,有时候患了重病的朋友,第一句常常会说为何是我?换了我们要怎样呀?放在心上,以为那些病毒会针对你,来攻击你,其实并不是,只是自己对逆境没有抵抗能力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反应的表现。那么我们就要想,为何我会这样的呢?如果真的不幸感染了,那便去看医生,便去疗养、康复,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样,而不是怨天尤人,为何是我,为何不是他,要搞清楚。所以我们不需要感性,要理性一点去做,以上说的都是标准答案,可能大家都以为知道,但是当“境”来到时,一点也不容易做到。

心态好重要,我们去年失去了两位好朋友,同样都是患了重病,一个平时很乐观,一个平时很悲观,容易紧张,我们要学习如何认真而不紧张,那位认真而不紧张的朋友,他康复得很快,过程一样艰难,但是康复了。另一位朋友敌不过病魔,因为他还中了第二支箭,他不单止中一支箭,身体病了,可以交给医生团队来复修你的身体,但是心灵,就真的要靠自己的力量,如果再不断去担心忧虑,想东想西,往负面想的话,那便雪上加霜。所以佛陀对我们说,千万不要中第二支箭,这个是我们心灵环保,我们现在知道,所以要有些密码给自己,你要训练这个思想,不是训练一次便行,要不断训练,如果连这个比喻也记不起,甚至可能在危急的时候忘记,因为平时训练得少,你家中的小狗是怎样训练的,你(便)怎样训练自己的思维。

第二支箭,一有情绪便会来,那么我们便要返回原来的状态,如果你没有被教育过,没有经过训练,便不能返回原来的状态,或是迷在了境上,或是被境带到很远,如吵架、打架、甚至到警局,灾难,这些都是从一个恶念或善念而来的。国家大事轮不到我去理会,最低限度我们的邻居、家庭、朋友、自己可以先处理好。

所以为什么说从自己做起,从念头开始做呢?今日的教导有几样重要的,正念、第二支箭,记住这些密码便会返回原本的位置,慈悲是替别人拔苦,以及予乐,给别人快乐,这是身心的互动,自在是“果”。

我们虽然说九七之后马照跑、舞照跳,九七之后都二十多年了,舞暂时不要跳了,因为我们最低限度能做的先去做。我们不是研究人员,不会研发疫苗,去利益全球的人类;我们又不是医护人员,不在医院,冒着生死去照顾生病的人;我们又不是大善长,没能力派饭、派口罩,至少我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至少我们可以做到这些。

所以兜一个大圈回来,发觉原来我们能做的只是很少,不去跳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已经不是拯救地球,去研发疫苗的那些人,尤其是看到身边的人患病时,我们不要歧视,因为“他朝君体也相同”。我们要有同理心,慈悲要有同理心,能够做到清净知止、平等、仁爱、和谐,喜悦便会到来了。如果我们的力不够的话,可以每个星期都来观音讲堂,因为共修的力量比较大。时间关系我先讲到这里。

现场观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现场观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