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佛门瑰宝,只需30秒的善举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抢救佛门瑰宝,只需30秒的善举

公元629年秋,一位名叫玄奘的僧人混迹于长安城郊外的难民当中,开始了他的西行求法之旅,他咀嚼了孤寂、饱经了风霜,将梦想化为经卷背回了长安,所花费的时间是:16个春秋。

公元1906年,一位名叫斯坦因的西方冒险家来到敦煌,当他压抑住狂喜,用颤抖的手,将包含玄奘译经本在内的法宝装上驼背时,所付出的代价是:4枚银锭。

“当我今天回过头来检视我用4锭马蹄银换来的无价之宝时,觉得这笔交易简直有点不可思议”,斯坦因在回忆录里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得意。

敦煌莫高窟中的精美壁画

今天,即使是再不学无术的人,也可以从大英博物馆厚重的门墙内和苏富比拍卖行的闪光灯前,审视出这些国宝的价值。

遗憾的是,历史的伤口,至今没有愈合。

虽说今天很少有外国人能够重复百年前的巧取豪夺,但是国人对于经典的保护、文化的传承、文献的抢救依旧冷漠淡然。

我们每天忙于谈论5G、大数据、IPO与独角兽,谁会在意从发黄的故纸堆里刨出一点残羹冷炙呢?

但我想这片故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是因为有了“子曰”、有了“如是我闻”,有了在河之洲的关关雉鸠,有了空花水月的菩提树与无惹尘埃的明镜台,有了离离的原上青草与梦中的铁马冰河。

否则,何以称华夏?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在当下这个沸腾的时代,无数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却以无比落寞的姿态被晾晒在历史的河岸。

每一年乃至每一天,或有庄严的古寺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化为瓦砾,或有珍贵的典籍在火灾中变为灰烬;或有精美绝伦的壁画从墙皮上剥落;或有巍然耸立的古塔在深山里崩塌。

也许,就在我们用手指从屏幕上轻轻划过的当下,一处幽静古刹的藏经楼里,某只书虫刚刚啃噬完一张返潮的纸页......

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地失去了。

《乐经》《连山》《归藏》《三坟》《五典》《九丘》《八索》,这些散发着洪荒气息的古籍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全部失传了。即使离我们不算久远的、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存世的卷张还不到二十分之一。

我们对文化资源的抢救和整理,刻不容缓!

中国作为大乘佛法的兴盛之地,有着丰富的文献、艺术、名家等资源,为了使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不致流失,慧海公益专门发起了“慧传计划”,目的就是为了运用最新科技和数字化的手段,将这些曾经的瑰宝尽可能地留存下来。

这些瑰宝包括经典文献(经典目录、经典全文、佛教期刊等)、佛教艺术(建筑、壁画、雕塑、器物、音乐、服饰等),佛教人物,佛教生活等。

纪录、拍摄已经损毁的辽代佛塔

拍摄壁画资料

拍摄、纪录五台山古竹林金代佛塔

我们将尽一切力量抢救、收集、整理现存的佛教资源,并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影像用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加以保存,使历史遗存的佛教文献资源及艺术资源能够完整、真实、准确地流传后世。

慧传计划部分具体项目

慧传计划部分具体项目

慧传计划部分具体项目

因为人力、财力有限,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与无尽的艺术宝藏,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忍痛作出取舍,每到这时,大家无不感受到心灵的震颤,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些被放弃的部分,有幸再次获得人们的关注之前,还要被束之高阁多少春秋、风吹日晒多少世纪。

我们需要您的支持,哪怕是一个轻轻的点赞!

长按二维码

支持慧传计划

历史不会铭记你小小的捐助与随手的转发,但在争分夺秒抢救佛门瑰宝的事业中,你已是当之无愧的吹哨人与传薪者。

我们只是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很多曾经的行者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迹,倾听了他们的回声,并通过小小的善举,把机会留给了后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