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口述史 | 净慧长老在河北:如暗夜中见灯


来源:凤凰佛教

2007年净慧长老宣布退居,不再参加外事活动。这是老和尚的放下啊,柏林禅寺建成这么大的规模,老和尚说“放下”就“放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邢台大开元寺微信公众号《生活禅时代》

讲述:明群 执笔:褚亚玲

净慧长老(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重影)

抑郁柏林与千年赵州塔

2003年春节前我到柏林禅寺去,见到净慧老和尚与明海法师,看到对生活禅夏令营的介绍,当时就很感动,觉得这个活动真是功德无量,对老和尚升起深深的敬佩之情。

那时万佛楼正在筹建中,净慧长老告诉我,等万佛楼设计的景观图纸出来后,希望你能帮助提点意见。我欣然答应,就此与长老结下不解之缘。

春节后,明海法师联系我,说万佛楼的景观设计已经好了,我去看了设计,从园艺设计的角度来看,确实很漂亮。设计也很好看,可是太多花花草草不够庄严肃穆,因为这里不是公园,是让大众心灵洗礼、忏悔的地方。于是我提了个小小的建议,柏林寺上千年的文化底蕴,其精粹之处是什么?我一到柏林寺,最吸引我的就是院内几十株郁郁的古柏林与苍然巍立的赵州塔。最早赵朴初赵老来柏林寺的时候,打动他的,也正是古塔与郁郁柏林。所以我建议万佛楼周围景观重新设计,以柏林为主,这也正契和了柏林禅寺的寺名。

这个工程进行得很顺利,十几天就完成了。说来也奇,负责工程的这位经理此前一直为找对象的事发愁,从寺里回来没多久,他就找到了对象,现在已经结婚,一直很幸福。这真是佛菩萨加持,让人对佛法的力量心生敬畏。

如暗夜中见灯

虚云老和尚说过:佛是自己修得的、证得的,仅仅依靠外力是不能使你成佛的。只有自己勤修善道,拨开自己心头的迷雾,才可以见太阳。......六祖说过,一念迷是魔,一念悟即佛。就是说,你放下恶念的那一刻就是佛。

净慧老和尚是虚云老和尚的弟子,他们的法脉是一致的。从高僧大德的身上,看到他们的风范,如暗夜中见灯,光明温暖,遂循光明而去,效仿追随。我慢慢消化他们的思想、法语,与自己的做事、做人相结合,这也是修行吧。净慧长老说的真好,“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真是智慧烛照,太适合我们了。

老和尚的僧格、人格,对我的影响很深,我琢磨了这么多年,自己用心体悟,把领悟到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正如长老讲的一句名言:管别人不行,管住自己。

该放下时放下 该付出时付出

《百年虚云》里有这么一个场景:慈禧要见虚云老和尚,当虚云法师同意应慈禧太后懿旨前去伴驾西行时,对“你我既身入空门,难道你就不怕被别人讥笑攀附权贵吗?”的诘问,虚云老和尚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这份担当,惊天动地。

另一个场景:一个女子要过河,但身单力薄过不去,恰巧虚云法师等人经过。女子要求背其过河。虚云法师身边的几个僧人不敢背,因为僧人不能近女色。这时虚云法师说道:“我背你过河”,于是虚云将女子背到河对岸,其他僧人不解,一僧气愤地问虚云:法师你怎么能背这年轻漂亮的女子过河呢?

虚云法师反问:“哪里有年轻漂亮女子?”

那僧人说:“法师刚才背过河的那不是年轻漂亮的女子吗?”

虚云法师又问:“我已经将她放下,你怎么又将她背起了呢?”

虚老禅风,该担当时勇于担当,绝不退缩。该放下时放下,当下即断。

净慧长老深得虚老禅法精髓,他的担当精神,同样如此。长老初到河北,河北佛教界比较沉寂。连敢于承认自己是三宝弟子的居士都不多,可是,二十多年来,老和尚一肩担承,披荆斩棘,修复道场,度人无数,何曾退缩过分毫?

2007年净慧长老正式宣布退居,在玉泉禅寺静修,不再参加外事活动。这是老和尚的放下啊,柏林禅寺建成这么大的规模,老和尚说“放下”就“放下”,这份襟怀,这种修为,这种境界,谁不折服?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

虚云长老说:这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就好比是吃饭、睡觉一样,别人是代替不了的。不要以为只有诵经拜佛行香坐禅才是修行,修行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体现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祖师们说得好啊,运水搬柴无不是道哇。

净慧长老提出的“生活禅”理念,已经举办了二十多年的“生活禅夏令营”,度人无数,长老说:“生活与佛法密不可分。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跟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否则生活归生活,信仰归信仰,把生活与信仰分成两节,那我们学佛永远都不会有收获,不会有真正的体验。”

而生活禅,正是要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种种疑惑与彷徨。他说:“生活禅就是要把少数人的佛教变为大众的佛教,把彼岸的佛教变成现实的佛教,把学问的佛教变成指导生活实践的佛教。这就是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字字真谛。老和尚的生活禅理念应该更广地推广,这会度化多少人、这会安稳多少个家庭啊。

只问付出 不问回报

净慧长老18岁那年,得知虚云老和尚驻留的广东云门山大觉寺要开坛收徒,兴奋不已,前去拜师。虚云老和尚是近现代禅门泰斗,当时已111岁,当净慧长老告诉虚云老和尚自己想拜他为师时,虚云老和尚不置可否,给了他一把锄头、6斤花生种子和1亩荒地,让他先去干农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虚云老和尚答应收净慧为弟子,并教导他:“人生在世,无论士农工商,欲求不虚生浪死,做一有用人物,首先要立志高尚。志高则趋向上,人格自高;志卑则趋向下,人格自卑。”

一个做企业的人,不能只想自己多增加收入,满足自己享受的私欲,有了能力,更要回报社会,帮助弱者。而这些付出,亦不需要任何回报。

小说《大染坊》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主人公陈六子昏倒在周家染坊门口,周夫人收留并救活了他,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掌柜的说:“咱家也不富裕也养不起他”,女主人则说“他要是活过来,我们把他撵出去,这就是我们的不对,有伤天理。”到后来,改名陈寿亭的陈六子光大门庭,把大染坊经营得极其成功。有人后悔:我们怎么没捡到这么好的伙计呢?我要问了,如果当年陈六子冻倒在你的门前,你是会救他呢还是赶紧踢出去呢?

这也是慈悲、福报,这不就是最现实的因果吗?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面对人、面对事的时候,如何处置,心存一善,向人伸出温暖的援手,不就是生活中的禅吗?佛法离我们并不遥远,把佛法融入我们的生活,不要流于形式。努力付出,不求回报,也正是佛法在世间的体现。

作为一个搞企业的人,参禅悟道,如何参,如何悟,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有舍有得,不以金钱为衡量是否成功的至上标准,坚持自己的原则与道德底线,不该赚的钱坚决不要,这是我们的“舍”,这是我们的担当与责任。净慧老和尚教导我们,要慈悲,要利众生,利乐有情,金钱不是最重要的,“利”众生是最重要的。能帮助别人的时候毫不犹豫,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为国家做贡献,维护一方稳定,造福一方,这绝对不是政治做秀,不是停留在口头的漂亮的空言与承诺,而是可以一点一滴做出来的。好的口碑与社会声誉,造福一方,这才是一个做企业者的安然之“得”。

心经讲,度一切苦厄,用心去做,心到则成,我们就能尽一分力,济众生的一分“苦”。

全力回报,事后即走,转身离去,不留痕迹。这也是禅的一种表现吧。

紫薇常伴紫云堂

大开元寺紫云堂前,悬着“紫云堂”这个牌匾。紫云堂”是净慧老和尚亲自命名的,老和尚重建湖北紫云山老祖寺,湖北也是慧公的家乡,我想,老和尚给取这个名字,应该是有深意的。老和尚的《喜明憨禅人来参黄梅》组诗中写道:“庵有芦花树有烟,紫云一抹拥千莲。堂前翠竹亭亭立,悟得心空莫问禅。”净慧长老对紫云山,是有独到心法的。

在紫云堂的院落里,我给种上了四株紫薇树以纪念师父,紫薇树来自湖北宝康县,那里被称为“紫薇王国”,湖北是老和尚的家乡。其中两株是古紫薇树,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了,看它们的根部就知道,老干故去,新干长出,代代兴盛,生命不绝,百年古树发新枝,古木今日又逢春,不也正印证了千年古寺今日之重放光彩?

明憨法师在净慧长老示寂纪念法会上强调:慧公老和尚八方奔波,起衰继绝——植庭前柏子,拈赵州禅茶,传开元曹洞,布龙山玉泉……“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慧公长老是践行生活禅宗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典范;是践行“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菩萨大愿的度人师。“生活禅风立,修行不择根。把握在当下,电光石光顷”这是师父的殷切咐嘱。师父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老人家仍在以种种示现加持我们,给我们以无尽的力量,来践行生活禅,体证生活禅。当我们“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慧公老和尚的智慧之光,散发着熠熠的光芒……

就是这样,让我们去做吧。

[责任编辑:徐上杰 ]

责任编辑:徐上杰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