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诚法师:为什么苦?肯定是你“爱”上了某样东西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人们认为快乐就是拥有喜爱的事物,而事实恰恰相反,有爱就有痛苦。如果谁说他现在苦,那肯定是他“爱”上了某样东西。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人们去行动。那么,为何会苦?如何得乐?

有爱就有苦,苦从爱生。邻家孩子考试不及格,顶多安慰一下;自己的孩子考差了,就气急败坏、忧心忡忡,因为有“爱”;当被别人夸赞时,心里很舒服,别人批评自己时,心里就很不高兴,这是因为“爱”虚荣。爱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只要有爱就会痛苦。

求取所爱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苦:考试成绩排名、股市行情的涨跌、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买一辆车结束挤公交的辛苦、从试用转为正式员工、茫茫人海里寻找一个可靠的感情归宿……有哪一件事不让自己绞尽脑汁,同时伴随着心情的起起落落?而努力并非总有结果,苦在“爱”而不得时。在生活的压力下,内心渴望顺境却遭受沉重打击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爱”也是有条件的,如果条件改变,事物就变得不可爱。为了长久拥有这份快乐,就必须花心思“守护”。然而,不管怎样“守护”,我们所爱的一切都会改变、消失。“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铁的规律。这就注定有“爱”带来的“失坏”之苦和“忆念”之苦。

身体有“失坏”:青春不再、身体日渐衰老、健康每况愈下;人事在改变:曾经辉煌的事业陷入低谷、四年的大学同窗各奔东西、童年的快乐情景已成昨梦、亲人永远离开我们……这些事物给过我们快乐,怎能不让人怀念呢?从追忆回到现实,内心更增凄苦。

产生“爱”——追求“爱”——得到“爱”——失去“爱”,然后发起新一轮的对“爱”的追逐,最终又失去“爱”,生活就是这种公式般的不断重复。人们认为快乐就是拥有喜爱的事物,而事实恰恰相反,有爱就有痛苦。如果谁说他现在苦,那肯定是他“爱”上了某样东西。

什么人会比较快乐?欲望淡泊的人比较快乐,超然的人比较快乐,利他心强的人比较快乐。爱与不爱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判别出来的。总考虑自己的感受就经常有苦,一心想着别人的人就把自己放下了,从别人的快乐中获得了无害的快乐。

本文摘自学诚法师著作《好好说话》

[责任编辑:徐上杰 ]

责任编辑:徐上杰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