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廿九 世亲菩萨《唯识三十论颂》译出纪念日

农历五月廿九 世亲菩萨《唯识三十论颂》译出纪念日

2017年6月23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唯识三十论颂》译出纪念日。

《唯识三十论颂》,一卷,古印度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又作《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论》《三十唯识论》《高建法幢论》。以三十偈颂诠释唯识教义,乃瑜伽十支论之一。《唯识三十颂》是世亲菩萨在其灭度之前,以悲愍心,将篇幅浩瀚的一百卷《瑜伽师地论》,取其菁华,浓缩成此三十颂,以方便后世众生受持读诵,故《唯识三十颂》可说是《瑜伽师地论》要点的结晶。因此若能通达三十颂,则不但《瑜伽师地论》的要旨也掌握到了,甚至整个唯识学的大体亦能通达。这是本论在唯识学中的重要性及可贵处。

其后,护法、安慧诸位论师分别为三十颂作注,并加序分、流通二颂。高宗显庆四年(659),玄奘法师以护法之学说为主,糅合诸论师之作品,译成《成唯识论》十卷。历代注疏有明昱《唯识三十论约意》一卷、智旭《唯识三十论直解》一卷、真敬《唯识三十颂锦花》一卷、圆明《唯识三十颂略释》四卷等,南朝真谛所译《转识论》为本书之异译本。太宗贞观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玄奘法师于弘福寺翻经院译,由沙门大乘光笔受。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姓陈,俗名袆,偃师人。玄奘法师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西行,跋涉万里,于贞观七年至印度,在印游学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为法师设大会,敕使诸国义解之徒于曲女城汇集,玄奘法师受请登床,专扬大乘论意,被尊为“大乘天”。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以所获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太宗使于弘福寺传译之。高宗永徽三年,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显庆四年,高宗以玉华宫为寺,次年法师于该寺译《大般若经》。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录所译之经论,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月五日示寂,寿六十五。玄奘法师一生事迹,详见《大唐西域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佛祖通载》诸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