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出品

【88期】重磅:大国佛教第三弹!2017中国佛教的八大期待

2017-01-26 07:17 凤凰佛教 吴言生

2016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颁发22位硕博俊彦获奖(图片来源:人间社 摄影:狄蕊红)

文/吴言生

回顾2016年的中国佛教,八大成就、三大特色、三大效应,辉煌灿烂,让人欢喜无限,顶礼赞叹。但在繁荣兴盛的背后,仍然有危机潜伏,有痼疾未消,有顽症待除,让人忧思如焚,浩然叹息。展望新的一年的中国佛教,我们热切地提出八大期待。

一、做好顶层设计:确立、完成一批重点项目

中国佛教如何适应、度化现代社会、适应、引领全球潮流,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2016年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推动、设计、实施的大手笔,如精准扶贫、宗教慈善法、祖庭文化国际研讨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的中国佛教要做好顶层设计,利用好资源,集聚起力量,确立、完成一批重点项目。比如,佛光山“2016年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网罗了北大、人大、民大、中国社科院、南大的佛学硕博士,大陆的佛教组织也可以设立与中国佛教相关的奖学金,不要白白闲置了优质资源。从顶层设计的层面看,可以在道风建设、方便法门、佛教慈善、文化自信、讲经交流、学术研讨、护教祛邪、世界影响方面,各设立若干项目,产出一批高层次、有质量、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再如,建构起适合现代人修学的三大语系的佛教修行体系,也是顶层设计时需要重点考量的方向。

二、增进道风建设:佛寺不能成为上供中心、商业中心

虽然加强道风建设是2016年中国佛教的重中之重,但长时间以年来网络上有关佛教道教的各种负面新闻仍然接连不断,杀伤力强,这与有的教职人员信仰淡薄、戒律松弛、追求名闻利养不无干系。继续加强道风建设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些佛教场所功能异化,失去了宗教场的神圣性、超越性;有些僧人戒律松弛,学识匮乏,道行不足,不能领众服众。道风建设绝非一蹴而成,而要长抓不懈,久久为功。今后的中国佛教,要继续加强道风建设,要最大程度化解商业大潮对佛教的冲击。教职人员要以戒为师,增强定力,抵御诱惑。佛寺要成为道场,不能成为商场。人间佛教要化人间,而不要被人间化。打铁还需要自身硬。只有加强自身建设,刮骨疗疮,猛药去疴,才能树立起清净庄严的形象。出家人要体现智慧和慈悲,要有和气、喜气、朝气、睿气,而不要有俗气、阔气、官气、霸气;佛寺要成为修行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慈善中心,而不要成为磕头中心、烧香中心、上供中心、商业中心。

三、改革管理机制:加强民主监督,避免家长制,一言堂

余习难消,积重难返。时至今日,中国佛教山头观念、子孙庙的观念还相当严重,有一些佛寺仍然以宗法制为主导,管理本质上还是封建家长制,佛寺成了变相的家庭,悖离了佛陀为僧团奠定的民主精神。信众三皈依中的皈依僧,由皈依圣贤僧、皈依僧团的原义,被狭隘化为皈依某某法师个人。视寺院、徒众为私有财产,使佛教内部山头林立,关心的焦点只限于自家寺庙、自己的徒众,对佛教全局及社会教化关心远远不够。家长制,一言堂,唯我独尊,尸位素餐,虚耗供养,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缺乏考核竞争机制,大大滋生了顽性与惰性。如何激活寺院管理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有效高效的管理,是今后中国佛教依然要面对的严峻问题。这个问题一天不得到解决,佛教的活力一天就难以激发出来,思想的创新、弘化度生的开展,就不啻是空中楼阁水月镜花。

四、创新传播方法:佛教文化传播要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亟需佛法甘露的滋养,而佛教供给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却仍然缺乏方法与形式。社会大众对佛教讲经与法事的基本印象是高深莫测如云中雾里,念念有词而不知所云。教义诠释现代化的严重滞后的问题亟待解决。汉传佛教天台、华严、唯识、三论等宗,都有系统而深奥的思想,如何让普罗大众明白理解其精华要义,需要契理契机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化。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故事,来表达深奥复杂的佛教思想。

2017年1月5日,农历腊月初八,曹山宝积寺施粥现场,把寓意着寺庙法宝的吉祥之意带给信众。(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在创新传播方法的同时,还要创新传播的形式,这方面已有较好的改良迹象。佛教寺院通过举办夏令营、禅修营、短期出家营、修学体验营、学术论坛、文化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大众提供了认知佛法、体验佛教的机会,在传播形式上有日益丰富的趋势。如刚刚过去的腊八节,就不再限于仅仅施粥的单一形式,很多佛寺已经在腊八节讲经开示、慈善捐助、赠送“福”字、赠送吉祥物、诵读《金刚经》、诵读广结善缘祈愿文、传授三皈五戒、举办佛成道日法会、祝圣法会、普佛法会、念诵金刚经法会、传供法会。丰富多彩的形式,使腊八节热成一锅粥,更有文化内涵。此外,善用微信公众号、佛教App、微电影、公益视频,也会给弘法利生插上强健的翅膀。

五、增加学界互动:学界资源和成果,要充分运用与转化

2016年9月24日,2016崇圣论坛在苍山脚下千年佛都大理崇圣寺隆重开幕。来自23个国家的高僧大德、宗教官员、驻华使节等齐聚洱海之滨,共同见证大理佛国走向世界的辉煌历程。(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中国佛教优良传统之一是注重学术研究。汉传佛教八宗的创立就是八宗祖师的学术思想成果的具体显现。法不孤生,待缘而起。中国佛教的兴盛发展,同样离不开学术界对佛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国佛教界需要放大心量,敞开胸怀,礼贤敬能,借力学术界的成果,共同促进佛教理论的繁荣和佛教修学水准的提升。2016年多场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大的佛教研讨会和论坛,都是教界和学者良性互动的结果。像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研讨会的十五场论坛,每场论坛均由一位法师和一位学者共同担纲主持,成为会议一大亮点。今后教界和学界的融合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像每年的佛诞节、腊八节和其他佛教节日,全都是法师忙忙碌碌的佛事活动身影,却看不到学者一丁点儿的动静,教界独乐其乐而没有众乐乐,学界只是作壁上观。学界的资源、成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与转化。中国佛教界要放下盘踞在意识深层的一些根深蒂固观念,这种现象在将来才会有较大的改观。

六、亮噪主流声音:民族复兴大业,佛教文化不能缺席

佛教曾经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教化途径之一,但目前总体而言,佛教社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中国佛教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参与还显得相对薄弱,仪式性的表态很多,实质性的介入却很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佛教文化不能缺席。综观2016年,虽然在诸多方面中国佛教都发出了声音,但这些声音大部分仍然局限在佛教内部,如倡导文明进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寺院等等,这些声音大多是佛教四众能够听到,社会上能听到的人并不是太多。像南海地区佛教领袖发宣言,倡导“存异求同共护南海”这样的声音则非常罕见,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几乎听不到佛教界发表意见的声音。今后中国佛教界应当敢于担当,在社会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上,勇于亮噪,敢于发声,表达佛教的立场观点,凸显佛教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而不能首鼠两端,禁语失语。

七、加大媒体宣传:把弘法度生的效应倍数放大

2016年的中国佛教,具有全民性、网络性、世界性的趋势,不论是哪种趋势的形成,都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渲染、推波助澜。CCTV报导了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上线、中国佛教协会为台湾灾区举行祈福法会、博鳌亚洲论坛宗教领袖对话、明海法师谈祖庭文化、金陵刻经艺术等;凤凰网全程直播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并制作“中国佛教祖庭文化走向世界”专题、直播华人海外弘法,新的一年里又直播了全球腊八施粥,这些直播,平均在线关注人数均达到了40余万人以上。佛教借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用专题、直播等形式,把弘法度生的效应倍数放大,这是非常成功的实践。今后中国佛教要继续加大媒体宣传的力度,把正能量传得更广更远。

八、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佛教界应认真思考,努力备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时代使命。新的一年里,围绕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佛教要以充分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积极开展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交流,充分发挥佛教文化的黄金纽带作用,努力推动中国佛教走出去,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佛教智慧,展示中国佛教的良好形象。要深度挖掘中国佛教的思想资源,向全世界讲好“中国佛教故事”。怎么讲,讲什么,都需要中国佛教界认真思考,努力备课。比如,佛教中国化的显著成果是汉传佛教八宗,佛教八宗的祖庭有哪些祖师大德、主要思想、感人故事,都要挖掘出来。用活泼的形式,生动的故事,让中国佛教文化走向现代社会,走向世界各地,在国际上掀起中国佛教文化热,让大家对中国佛教故事听得懂、喜欢听、记得住、有收益。要让中国佛教文化入脑入心,春风化雨,普度有缘,充分彰显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结语:祝福中国佛教,新年新气象,精进铸辉煌!

2016年,中国佛教取得了八大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的中国佛教,我们同样充满信心和期待。正如班禅在博鳌论坛上的智慧法语所说:“宗教领袖不是封的,而是做的!”同样,铸就了中国佛教辉煌的高僧大德们,也不是封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地有声抓铁有痕实干出来的。祝福中国佛教,新年新气象,精进铸辉煌!

版权声明:《海潮音》系凤凰佛教原创专栏,所有稿件均为独家原创。若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凤凰佛教”,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请关注【凤凰网华人佛教】微信公众号、【凤凰网华人佛教】新浪微博!

责编:闫秀勇 PFO004

权威观察 业界风标
佛教界最具风标品质的传媒产品

进入频道首页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号

想看佛教热点新闻、人物事件
扫这里

推荐阅读

  • 凤凰海潮音
  • 两个和尚铿铿铿
  • 师父来了
  • 悟了么
  • 大师纪
  • 佛视界

作者介绍

吴言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