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苦行林到鹿野苑:莲开一路体验佛陀证道心路


来源:凤凰佛教

2015年11月11日上午,在结束对印度菩提迦耶金刚座的圆满朝礼与供养千僧斋后,“莲开一路”中国佛教海巡团继续参礼佛陀成道圣迹。海巡团首先抵达佛陀当年成道前的苦行之处&mdas

海巡团首先抵达佛陀当年成道前的苦行之处——苦行林,在团长耀智大和尚带领下朝拜苦行洞。(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妙传)

位于伽耶山附近的苦行林,是太子成道前六年苦修之地。(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妙传)

广州佛教海巡团在苦行洞前打坐共修。(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妙传)

鹿野苑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佛教的最初僧团也在此成立。法显和玄奘大师都曾来过此地参拜。(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重影)

广州佛教海巡团在鹿野苑共修(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妙传)

沿着佛陀的足迹,一路走来,海巡团一行深深感受到佛陀的伟大。(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妙传)

2015年11月11日上午,在结束对印度菩提迦耶金刚座的圆满朝礼与供养千僧斋后,“莲开一路”中国佛教海巡团继续参礼佛陀成道圣迹。海巡团首先抵达佛陀当年成道前的苦行之处——苦行林,在团长耀智大和尚带领下朝拜苦行洞。随后海巡团一行朝礼了佛陀接受牧羊女供养之地的苏伽达塔,体验佛陀证悟无上菩提的心路历程。

苦行林位于菩提伽耶金刚座西南约7公里的前正觉山,是典型的火成岩地区,地属平原,树木较少,基本是凸显的石山。海巡团抵达后,沿山间小路一路行脚,到达位于半山腰的苦行洞和其旁的台地。这里生长着多种热带植物,是佛陀当年成道前苦修之处,佛弟子心中向往的圣地。

苦行洞洞口狭窄,只容一人进出,洞内面积约五平方米。洞后的中央位置有一尊苦行释迦太子像,身高与真人相近,是仿照巴基斯坦拉赫尔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公元2世纪所造的佛陀苦行像所造。整座佛像栩栩如生,刻划出了六年中释迦太子为追求真理而苦行的形象。

在耀智大和尚带领下,海巡团一行依次进入苦行洞礼拜圣像,并在洞口平台禅修片刻,感受圣地加持。时隔千载,为寻求觉悟而实践解脱之道的发心却亘古不变,佛陀的精神引领与激励着后世佛弟子在菩提道上不断前行的决心。

苦行林参访结束后,海巡团一行前往附近的苏伽达村,朝礼苏伽达塔。苏迦达村位于牧女向释迦太子献乳糜处的对岸,原名将军村,为了纪念牧女,该村改名为苏迦达村,同时还建造了一座纪念大塔——苏迦达塔。塔的规模十分可观,高约15米,四周以红砖砌成,非常古朴。大塔周围有很多挂满了果实的椰子树。塔顶有一棵年轻的菩提树,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树干处,与众不同地生长着一根平行于地面的树枝。

在苏伽达塔附近即可眺望到泥连禅河,因为是枯水季节,现在无法看到河水,人们水不湿鞋便可到达对岸。尼连禅河是恒河的支流(相当于现在印度比哈尔邦的帕尔吉河),发源于东印度恰尔肯德省的焦达讷格布尔高原,流至菩提伽耶的北方,与莫罕那河相会,后流至巴特那以东,注入恒河。“尼连禅”的意思是“不乐着”,沿河圣迹颇多。

11月12日上午,海巡团在瓦拉纳西恒河虔诚供灯,在是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处鹿野苑诵经共修,绕塔祈福。沿着佛陀的足迹,一路走来,海巡团一行深深感受到佛陀的伟大。佛陀当年毅然放弃苦行,行于中道,追寻真理而勇于舍弃执着的决志,加持着每一位海巡团成员。

延伸阅读:

释迦太子苦行成道简介: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古印度,离俗修行者普遍认为,出家修行必须要通过极端的苦行,方能消除身心积累的业障,得到大梵天的认可,达到“天人合一”,显现终极解脱的境界。如同想使木头成材,必须将积蓄于内的水份处理干净。因此他们都采用苦行的方式,修苦行的程度也成为判断修行人“真假”的试金石。

释迦太子当年出家后,也曾来到苦行林,遍参林中著名的修行者,企盼能悟入圣境,解脱生死。六年之中,至极用功参究。然而六年过去,虽然在禅定与神通上有所受用,但对于初发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依然很遥远。此时的太子已是精疲力尽,瘦骨嶙峋,身心几至崩溃边缘。他决意放弃无益于觉悟的极端行为,离开苦行林,往尼连禅河边走去。

释迦太子从苦行林出来,勉强行至河边,洗去六年的积垢。此时有一位名叫苏伽达的牧女向他供养了乳糜,太子食用后恢复了气力。此时,追随太子六年之久的憍陈如等五位出家人,都以为太子退失道心,放弃初衷,因而离开了太子。

然而,释迦太子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在到达金刚座前,路过前正觉山,仰观此山非常幽静,便欲在此证得正觉。但刚到山顶,便大地震动,山体倾摇。山神告诉太子,这里不是成等正觉之福地,如果滞留于此入金刚定,大地将会震陷,山体也会倾覆。于是,太子由西南下山。半山处背向山岩面对深涧的地方有一座石窟(即苦行洞),太子便在此结坐。这时大地再次震动,净居天在空中告诉太子,这里并非如来成就正觉之处,距此十四五里,离苦行林不远的菩提伽耶有毕钵罗树,其下有金刚座,是过去未来诸佛成正等正觉之处。并恳请菩萨前往。

菩提树又叫毕钵罗树,因为佛陀在此树下成道,因而名为“菩提”。当时,释迦太子决定去往金刚座后,帝释天化为一位割草人,向太子献上吉祥草,太子接受之后来到树下,将吉祥草铺在石头上,结跏趺坐,发出坚定的誓愿:“不成佛道,不起此座。”最终,在四十九日禅修后,释迦太子夜睹明星而悟道,成就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

[责任编辑:邢彦玲]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