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孺童《佛学纲目》第四讲:佛的相貌


来源:凤凰佛教

王孺童详细描述佛陀由于累生累劫善行所修成的三十二种不同于常人的相貌特征。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陀传法时当时之印度人所喜爱的人身外貌中三十二个明显的特征,具体为:一足下安平如奁底;二足下千辐轮相;三手足指长胜余;人四手足柔软胜余身分;五手足指合缦网胜余人;六足跟具足满好;七足趺高好根相称;八如伊尼延鹿王腨纤好;九立手摩膝;十阴藏相如马王;十一身纵广等;十二一一毛孔生青色柔软;十三毛上向青色柔软右旋;十四金色光其相微妙;十五身光面各一丈;十六皮肤薄细滑不受尘水不停蚊蚋;十七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满;十八两腋下满;十九身上如师子;二十身端直;二十一肩圆好;二十二四十齿具足;二十三齿白净齐密而根深;二十四四牙最白而大;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味中上味;二十七舌大薄覆面至发际;二十八梵音深远如伽陵频伽声;二十九眼色如金精;三十眼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相如兜罗绵;三十二顶肉髻成。

主讲:王孺童,著名学者,佛教居士,现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居士事务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宗教界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佛学著作:《高僧传(选译)》《坛经释义》《百喻经译注》《正信录释义》《维摩诘经释义》《金刚经·心经释义》《佛学启蒙》《佛学纲目》《佛学经义》《比丘尼传校注》《智顗净土思想之研究》《王孺童佛学论著集》《释迦佛出世图注译》《金刚般若经科疏》《坛经赞五重玄要》《瑜伽师地论释宗本疏》《雪峰义存法嗣行录汇考》。

相关阅读:三十二相

《大乘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佛陀在因地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除指身形相貌的三十二相外,还有一种三十二相。瑜伽十一卷二十页记载:“复有三十二相。谓自心相,外相,所依相,所行相,作意相,心起相,安住相,自相相,共相相,麁相,静相,领纳相,分别相,俱行相,染污相,不染污相,正方便相,邪方便相,光明相,观察相,贤善定相,止相,举相,观相,舍相,入定相,住定相,出定相,增相,减相,方便相,引发相。”如彼卷二十页至二十三页广释。佛陀三十二相应该不止这些。

三十二相应该还包括许许多多其他三十二相的容貌。这是佛陀可以借助其他各种容貌四处像凡人微服私访一样,来人间住世好帮助人们解决很多生活中隐秘的玄秘事宜。当这些身份用不同的容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人们就不认得他了。在佛陀海誓五百愿成佛的时候,他就曾经以各种面孔来教导引导众生作为教主出现的。

比如在《观世音普门品》中有“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最后佛在《金刚经》中也指出“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因此,从外在角度讲,三十二相不能作为评判对方是否是佛的绝对依据,因为转轮王也有三十二相。所以“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责任编辑:余朦]

标签:凤凰佛教 佛教电视台 王孺童 相貌

王孺童《佛学纲目》第四讲:佛的相貌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8/04/81a64389-46e3-4e7b-b50b-204abb70e4f9.jpg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